“十四五”期间河南省信息通信业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9月26日,“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省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孙力介绍“十四五”时期全省信息通信业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通信枢纽、算力和5G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孙力指出,“十四五”以来,河南省信息通信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以及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决策部署,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多项主要发展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其中,互联网网内平均时延位居全国第1;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两项指标位居全国第3;电话用户总数、互联网宽带用户数、互联网网间平均时延三项指标位居全国第4;电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两项指标位居全国第5;5G基站总数位居全国第6;5G规模化应用项目数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着力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508亿元,5G基站总数达到24.47万个。全省4.5万个行政村全部通5G。10G-PON及以上端口总数达到171.62万个,1000M以上用户占比达到36.6%,千兆光网实现乡镇以上全覆盖。NB-IoT基站总数达到4.42万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和人口聚集行政村全覆盖。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达到1.26亿户,全面实现“物超人”。
二是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重塑国家“新八纵八横”中“三纵三横”的超低时延骨干光缆网,全面提升“三纵三横”网络质量。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达到5200G。互联网网内、网间平均时延居全国前列。持续推进中国移动5G华中大区、中国联通5G中部大区中心建设,容量达到2.5亿户,提升5G核心网大区中心覆盖河南及周边省份能力。
三是着力打造中部算力网络枢纽和人工智能新高地。深入实施《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具体行动计划》,统筹推进算力、运力、存力、应用一体化发展。加快信息通信行业六个大型以上数据中心建设,标准机架总数达到13.5万架,出口总带宽达到72.74T。加快实施河南移动、河南联通、河南电信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全国首个具备3万卡集群承载能力的单体算力中心。全省信息通信业算力总规模约5.18E FLOPS。持续完善省辖市内1毫秒、郑洛间3毫秒、省域5毫秒、全国20毫秒的四级算力时延圈。率先在全国建成中国算力服务平台(河南),平台接入算力中心92个,算力规模达到8.6E FLOPS,汇聚算力产品300余款,满足不同行业和场景需求。
四是着力推动5G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累计投资145.3亿元,复制推广5G应用项目6464个,带动经济效益提升1289亿元以上。积极为2.1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在全国率先开设“河南5G讲堂”。持续举办“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示范标杆应用得到推广普及。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和应用,建成洛阳、新乡、漯河、许昌、安阳、南阳6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下一步全省信息通信业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巩固提升河南在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枢纽和信息集散中心地位,持续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筑牢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新基石,全力打造数智强省,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